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宋 南宋 公元1127年-1279年 照面用具 直径17.4厘米,边厚0.4厘米 此镜为六出葵花形,桥钮,无钮座,斜立宽缘。镜背双线长方栏内铸铭一行六字“吉州李道工夫”。铭记中“吉州”即今江西吉安,“李道”为店家字号,“工夫”指精细制作。 宋代青铜镜承袭了唐代风格,形态多样,既有圆形、葵花形、菱花形,也有亚字形、长方形、鸡心形、盾形、钟形、鼎形和带柄形,但宋镜也发展出自己的...
宋 南宋 公元1127年-1279年 照面用具 直径16.9厘米,边厚0.4厘米 此镜为八瓣葵形,桥钮,镜背左侧有长方形名号字框,内有“湖州仪凤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镜”两行十四字。 两宋时期,商品经济发达,很多商品已经形成了区域化规模生产,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,这些商品都标明产地和制作者名号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。湖州青铜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。 宋代的青铜镜产地主要集中在...
宋 公元960年-1279年 食具 1981年江苏溧阳平桥宋代窖藏出土 均高1.2厘米,口径8.4厘米,底径6厘米,重27.8克 这是江苏溧阳平桥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套银食具中的两件,这套银器中有一组共九件的小银碟,形状、大小完全一样,均敞口、浅腹、平底,每一个碟底都錾刻工匠名—“张四郎”戳记,唯一区别的是九件小碟底部分别錾刻了九种花卉,分别是牡丹、樱桃、绣球、秋葵、梅竹、栀子...
宋 高17.3厘米、直径16.4厘米,小盒高3.6厘米、径5.5厘米 奁为古代女子盛放梳篦、脂粉的梳妆盒,多为木质漆盒。传世宋代漆奁常见多层套盒。这件漆奁分为3层,第1层放置了大小相同的4个小漆盒,可盛放不同梳妆用品。漆奁外观呈菱花形,构思奇巧,制作精美,表现了当时工艺制作的高超水平。
宋 南宋 酒器 1983年江苏省镇江市登云山南宋墓出土 注子高23.2厘米、温碗高20.9厘米、壶口径4.1厘米 此为一组盛酒、温酒的用具。注子直口,带盖,弓形柄,细长流,圆肩,鼓腹,腹部刻莲瓣纹,器身似含苞待放莲花。温碗敞口,高圈足,腹部刻莲瓣纹,似盛开的莲花。釉色青中泛白,白中显青,为景德镇青白釉瓷器。 青白瓷又叫影青瓷,宋代影青窑的主要产地是今江西省景德镇,江西...
宋 公元960年-1279年 食具 高5.3厘米、口径10.6厘米、底径3.4厘米 此碗釉面是在施黑釉时添加一些淡黄釉,经窑火焙烧,不同颜色的釉层在高温下相互浸润,烧成后淡黄釉色在黑釉底色衬托下蜿蜒浮现,似行云流水,宋代称它为玳瑁釉,是吉州窑的主要品种之一。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,始于五代,兴盛于宋,所烧瓷器品种极为丰富,如白釉器仿定窑,青釉器仿龙泉窑,白釉彩绘及黑釉...
宋 公元960年-1279年 盛水具 1967年江西省南昌市出土 高13.6厘米、口径2.8厘米、底径5.3厘米 此瓶体薄施白釉,器底露胎,釉下绘酱色波涛纹,造型别致,纹饰生动。 吉州窑釉下彩绘是受磁州窑影响而出现的。北宋末年靖康之难,北方地区一些瓷窑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,磁州窑部分工匠也迁到了安徽、浙江和江西等地继续从事制瓷,因此,吉安吉州窑也烧制了具有磁州窑风格的白...
宋 南宋 公元1127年-1279年 陈设品 高26.9厘米、口径4.7厘米、足径9.2厘米 此件凸花葫芦瓶通体施粉青釉,瓶身上下部位都堆贴缠枝花卉,纹路凸起处因流釉而显出胎质的白痕,俗称“出筋”。 葫芦式瓶是南宋后期龙泉窑创新品种之一,瓶身由两截粘合成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芦,造型新颖。这种瓶传世较少,同类器在考古中也有所发现。1972年四川什邡窖藏出土了一件龙泉窑带盖葫芦瓶...
宋 盛水具 高33.3厘米、口径11.1厘米、足径12.7厘米 龙泉窑遗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,是宋代南方重要产瓷区,以烧制民间生活用具及各类文具为主,也烧制香炉、塑像等。龙泉窑属南方青瓷,北宋时釉色艾绿,多用刻花、蔑划的技法表现各种花纹;南宋中期以后釉色粉青,多采用划花、堆花装饰。女真人和蒙古人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后,定窑、汝窑、钧窑、耀州窑等名窑相继衰落,龙泉窑的地位更显突出,人们...
宋 公元960年-1279年 陈设品 高24.2厘米,口径5厘米,足径6.5厘米 此器圆肩,瓶体修长,短颈卷口,形似莱菔,是耀州窑特有的瓶式。耀州窑瓶类器皿见于出土标本和传世品的有多种样式,有的如此件瓶体瘦长,有的比较丰满,但是所有瓶式的共同特点是对肩部弧度的处理给人以优美的感觉。 耀州窑在宋代王存《元丰九域志》、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、周辉《清波杂志》等文献中都有记载,而且在...
宋 北宋 盛器 高6.1厘米,口径21.4厘米、足径6.6厘米 定窑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,宋代属定州,故名。定窑烧瓷始于唐代,北宋达到鼎盛,产品多为碗、盘、碟、盆、瓶、壶、炉、枕等日常生活用具。定窑以白瓷为主,胎质洁白细腻,釉色白中泛黄。北宋中期以后因采用覆烧工艺,其盘、碗、碟等产品口沿无釉,被称为“芒口”。定窑瓷器特别讲究器具内外的花纹装饰,有刻花、划花、印花数种,到北宋中晚...
宋 公元960年-1279年 陈设品 高22.7厘米、口径23.4厘米 此花盆形似渣斗,敞口,斜颈,鼓腹,圈足外撇,足底有五处支钉痕迹。釉色紫蓝,上浅下深,并出现与色地不同的呈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,俗称“蚯蚓走泥纹”。 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,这种现象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,后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罅所产生的。钧釉的釉层很厚,瓷胎在上釉前先...
宋 公元960年-1279年 陈设品 高14.4厘米、口径19.5-24.5厘米 此花盆口呈海棠式,晶莹的天蓝釉色中映现出宛若玫瑰般的紫红,极其斑斓。外底刻“重华宫”、“金昭玉翠用”等楷书题字,为清宫旧藏。 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,在今河南禹县,窑址遍及县内各地,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,蓝色较淡的被称为天青,较深的被称为天蓝,比天青更淡的被称为月白。这...
宋 北宋 陈设品 高8.8厘米,口径16.4厘米 此器釉色天青,开片如鱼鳞,原为清宫旧藏。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,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,历年不久,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,南宋周辉已有汝器“近尤难得”之叹。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,流传至今不足百件,主要有盘、碗、洗、盏托之类,器体一般较小,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:一为“奉华”,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,“奉华”铭器...
宋 南宋 陈设品 高8.8厘米、口径11.9厘米、足径9.2厘米 此炉为哥窑仿古器。口微侈,束颈,鱼形耳,鼓腹,圈足,通体米黄色,釉色柔和润泽,上布满开片,金丝铁线。 传世哥窑瓷器为数不多,多藏于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台湾故宫博物院及海外。造型有各式瓶、炉、洗、盘、碗和罐,三足鼎、鱼耳炉、乳钉五足炉、双耳乳足炉、觯式瓶、胆式瓶及折腰盘等是其中典型的南宋器物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